比起飞船发出的“长篇大论”,收到的第一句回话只是1225简单的一句问候。在我这个距离上,地球还很不明显,但我已经知道,一群人在准备迎接我了。
讲道理啊,我这一趟的含金量,出舱后的那场面,不得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额,应该不会那么大张旗鼓,但牌面应该是比较高的。
我胡思乱想时,紧接着AI播报了基金会和航空局方面的各种安排和问题,我想了想,最后还是依照AI的建议给出了回复。
其中重点介绍了我返回地球的流程—整个返程,这个飞船全程都是加速状态,在进入地球引力范围时,才会用“动能回收”,让飞船减速到适合降落的阶段。
如果不早一点提醒,到时候他们见到一个零点八,零点九倍光速的玩意飞向地球,很难不慌。
唉,说到光速,单看起来是很夸张的速度,但对于星际旅行而言,只算是入门级科目吧。
我想起了一句话,“光速不可逾越”,至少在“硅”这里,光速依旧是上限,也不知道人类能轻易“玩弄”光速的时候,他们和我们还在不在一个赛道上。
回完信息,感慨一番后,我又回到了看资料的无聊时光中,这一看,就是好几天。
可能是预料到航程的漫长,文档内的资料量大管饱,好几TB,除了他们三个文明,还有一些其它文明的大致描述。
那些消亡的文明已经不可能再和我们在星海中相遇,不过能有更多的人知道他们来过,应该算是很好的慰藉。
在这之中,我还看到了一些眼熟的描述和图片。仔细回忆了一下,之前在“镜子迷宫”里的那块化石上见到的生物图案,似乎与之类似。给地球留信的文明,似乎没能等到我们回信的那一天。
残酷又浪漫,很符合我对宇宙的认知,而这几天的文件阅览,则补全了我对宇宙冒险“枯燥无味”这一部分的体验。
不过最后的最后,当那颗蔚蓝色的星球清晰地出现在显示器上时,一切的枯燥和孤寂,都变成了欣喜和怅然。
好了,该回到这一亩三分地,见证“小瘦猴子”们的征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