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科举第二天

吾乃帝师 皓易 1041 字 5天前

然而,一位资历颇深的考官却提出了质疑:“此考生观点虽好,但过于大胆创新,与传统经义多有不符,恐其心不稳,思想激进,不宜重用。”

苏然听闻,上前一步,恭敬而坚定地说道:“大人,时代在变,治国之策亦需与时俱进。传统经义固然重要,但不可成为束缚思想的枷锁。”

“就如当年于谦于少保参加科举,他心怀苍生,文章尽显济世之志,虽言辞恳切、观点大胆,却也曾遭人非议。可后来他力挽狂澜,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拯救大明于水火。”

“他那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正彰显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坚定信念吗?”

“如今国家面临诸多挑战,若一味拘泥于旧规,如何能寻得破局之法?”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不卑不亢,眼神中透着对正义和理想的执着。

另一位年轻些的考官立刻点头赞同:“苏然所言极是,如今国家内忧外患,正需要这样有新思维、新见解的人才。若因循守旧,国家又如何能进步?”

这时,一位保守派考官冷哼一声:“哼,说得轻巧,那些新奇的想法若实施起来出了差错,谁来担这个责任?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

苏然看向这位保守派考官,诚恳地说道:“大人,规矩是为人所定,也是为人所用。当时代变化,旧规矩若阻碍了国家发展,就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革新。”

“于少保当年改革军制、加强边防,哪一项不是打破常规?但正是这些举措,让国家转危为安。我们不能因害怕担责就畏缩不前,而应像于少保一样,为了国家和百姓的福祉,勇敢地踏出这一步。”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就在这时,圣上开口了:“朕观此子文章,字里行间皆是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切,虽观点大胆,却不失为救国良策。科举本就是为选拔人才,不应被传统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