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苏然

吾乃帝师 皓易 1591 字 5天前

随着首个舞弊大案被彻查,朝廷考风为之一正,整个官场风气也焕然一新。当今圣上深知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决定开启新一轮科举。这一次,科举流程经过精心打磨,更加严谨细致,规则也愈发透明,力求为国家选拔出真正的栋梁之才。

圣上召集了礼部尚书赵德明、吏部尚书钱文轩等一众威望极高的朝廷重臣,齐聚朝堂共商科举章程细则。

赵德明率先开口:“陛下,此次科举应向全国各州府县广传消息,无论寒门士子还是世家子弟,只要饱读诗书、才学出众,皆可报名参考。”

钱文轩连忙附和:“臣十分赞同,还需设立严格的童生试和乡试环节,由各地学官对考生的学识和品德进行全面考察,确保参考之人品学兼优,无品行不端之嫌。”

经过一番激烈且深入的讨论,最终敲定了此次科举的流程。

首先在全国张贴皇榜,详细说明科举相关事宜,广泛招募考生。考生需先参加童生试,通过后成为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乡试合格者为举人,获得进京参加会试的资格。会试内容涵盖四书五经、策论、诗词歌赋等,全面考察考生的知识储备、思维逻辑以及对国家大事的见解。

会试结束后,成绩优异者将参加殿试,由圣上亲自出题并选拔,最终确定进士名次,而进士一甲仅有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消息一经传出,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寒门士子们看到了改变命运、入朝为官的曙光,纷纷日夜苦读,挑灯夜战,精心准备。

世家子弟们也丝毫不敢懈怠,家族中的长辈们倾尽全力,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各种珍贵的学习资源和备考经验。

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寒门书生名叫苏然。他自幼家境贫寒,却对读书有着无比的热爱和执着,勤奋好学,对治国理政和经史子集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当听闻科举的消息后,他激动得彻夜难眠,此后便日夜研读经典,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和民生百态,撰写了大量的策论文章,反复琢磨修改。

他的同窗好友劝他:“苏然,这科举竞争可是异常激烈,世家子弟不仅人脉广泛,还拥有丰富的资源,咱们寒门子弟想要脱颖而出,实在是难如登天。”

苏然却目光坚定,语气铿锵地说道:“我只相信自己多年苦读积累的才学,若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踏入仕途,改变这世间的不公,为百姓谋福祉呢?”

在京城之中,王家作为当地颇具声望的世家,家族中有好几位年轻子弟都跃跃欲试,准备在科举中一展身手。

家主王崇山亲自将他们召集在一起,语重心长地教导:“此次科举,圣上力求公平公正,为国家选拔贤才。你们一定要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将家族的良好学风和远大抱负展现出来。切记,参加科举是为了报效国家,为社稷百姓贡献力量,而非为了家族的一己私利。”

报名截止后,各地的童生试和乡试有条不紊地展开。

负责考务的学官们秉持着公正无私的原则,仔细审阅每一份考生的资料,严格监督考场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