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驱虎吞狼?

崇祯太子 无原盒 2263 字 1个月前

说到这里,张献忠便顿了一下,待看了阵前方战况之后他却发现李定国仍然满脸不解,随即便又解释了起来。

“你看那李闯,他入主北京之后未曾改掉流寇作风,得罪人且都不必说了,关键是他一遇强敌便只想着退避,却让军心士气溃到了极限,皇帝都是如此,军将焉能再有战心?”

话音落下,他却未曾再把注意力放到坞堡之上,而是面色平静的等着李定国消化这番言语。

莫看他说的顺畅,但这其实也是他悟了好几日才总结出来的。

归到根里,称帝与否却不是只换个名头那么简单,这不光代表着对所辖土地之内的百姓有了责任,更代表着再无法似过去一般流动作战。

正是有了这番认知,他才生出了改弦更张之心,也才以杀妻诛子向麾下宣誓自己的抵抗之心。

可时间终是太紧了啊。

心念及此,张献忠不由有些后悔,但他终也是人中龙凤,那等念头只存了片刻便被彻底驱散,随后他见李定国似是略有所悟便继续说了起来。

“你看大明那里,同样的士卒,同样的军将,只是换了个皇帝,换了套策略便将鞑子打得落花流水,却不是正好说明鞑子并非不可力敌,只要策略得当亦能战而胜之?”

这便是张献忠决意正面迎战的另一个理由了。

自表面看来,明国皇帝能将鞑子击败乃是靠了纵横交错的水道,但这等地利两淮便没有吗?缘何到了江南就成了鞑子的克星?

对于大明内部的斗争,张献忠自是知晓不多,但他早已觉得皇帝逃跑乃是极伤士气的行为,由此便将造成多铎之败的根本原因看在了朱慈烺坚守应天上。

显然,这是个颇为片面的看法,但却也是个与现实情况极为贴合的说法。

待其话音落下,李定国自是有些感悟,但不等他再行体会却听张献忠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你看,咱们的坞堡将鞑子堵在了山口里,这一面让其不能全部展开,但又何尝不是对我军的限制?”

顺着张献忠所指,李定国便将视线投到了极远处。

此时最外侧的十多个坞堡虽已被破,但鞑子也只是部分兵力脱出狭长的山道,其大队人马却还在两层山脉的遮蔽之下。

眼见此等情形,李定国自是能轻易辨出利害得失,待再联系到张献忠之前所言,他顿时便明白了坞堡接连被破,自家义父却毫无应对的缘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是想将鞑子放出来?”

“是,这几日朕已细细观察,鞑子的战力并非传言中那般强悍,待再用坞堡消耗一阵便是我军与鞑子正面交战之时。”

也不知是在这番解释之中逐渐定了自家心思,还是见李定国明白了其中意思而略感振奋,在说这番话时张献忠却又用起了“朕”这个字眼,显然其心态已与先前有着巨大的差别。

“报~~~~!陛下,成都急件!”

随着这一阵呼声传来,紧接着便有一持着封书信的兵卒拜在了两人不远处,而在那“成都急件”入耳之后,前一秒还颇感振奋的两人却顿时心中一惊。

不得不说为了维护自家利益,川中各方在与大西军作战时爆发出了极强的战力,直搅得大西上下片刻都不得安宁。

对此,张献忠自是颇为头疼,也曾尝试将这些明军全部剿灭,但因着滥杀的名头,川中各方势力都对大西深恶痛绝。

他们不但会给明军提供包括钱粮在内的诸般支持,更还组了人马四处袭击大西所派官员。

此等情形之下,名义上占据了四川富庶之地的大西军却只能龟缩于各个城池之中,除了城池周边有限的地方之外,对整个川中平原却也没有太强的控制能力。

由此,当听到成都急件之后,他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明军趁虚而入,抄了自家的后路。

“来人可说明军打到什么地方了?”

两手虽在拆着信函,但张献忠却还是朝那兵卒问了一句,而那兵卒在听到此言之后却先愣了一下,其后才似听明白一般连忙答道:“回禀陛下,来人未提打仗的事,只说是明国川陕总督樊一蘅派了使者。”

使者?

不是来攻?

闻得兵卒回答,张献忠手里动作却不由滞了一下,待他将信掏出,细细查看一番之后,那眉头却先是一舒,紧接着便又皱了起来。

“驱虎吞狼,端的好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