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点五章 难度这不就来了(昨天的章 号错了,没法改,所以)

崇祯太子 无原盒 2344 字 1个月前

“那几日老臣看谁都像清军奸细,实在没有可信之人了。”

“那援军找到了吗?”

“找到了,戎政尚书张国维、江西巡抚李永茂领兵、右庶子杨廷麟,他们三人共领兵五万正驻于城外。”

说到这里,马士英见朱国弼似乎没有继续问下去的打算便自顾自地说道:“原本老臣打算带兵入城清理宵小,但行至城外才明白事情来龙去脉,如此方知错怪了诸位大人。”

........................

有漏洞吗?

似乎有,又似乎没有。

但这段叙述之后在场所有人都不由想到了朱慈烺心中的那句话:“于诸公别无他求,唯愿摒弃前嫌,同心戮力,勿使杭州落于敌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假定马士英所言为真,那么这一切的发生便都源于各势力之间的防备,陈洪范所作所为充其量也就是个引子而已。

对这一点,身处杭州的诸公非但没能察觉,更因各人心思而在事实上成了陈洪范的帮凶。

与之相比,远在千里之外的太子殿下竟能对杭州情势做出如此精准的判断,并能提前发出警告,这是怎样敏锐的洞察力,又对局势有何等深刻的认识。

“太子殿下真是慧眼如炬啊。”

半个晚上都没太说话的郑鸿逵发出了一声感慨,似是让在场所有人都生出了些羞愧。

事情发展到这里,想治马士英临阵脱逃似乎已是不太可能的了。

眼见原本顺利的无比的事情因马士英的到来而又变得复杂起来,朱国弼不由细细思量了起来。

在没有马士英的情况下,杭州的局面便是本地势力与应天军共抗鞑子。

可他一来,先不说本地势力会不会放下和马士英的仇怨,便是原本毫无存在感的郑家也突然活了过来。

这可不是朱国弼多疑,先前郑鸿逵那一句看似只是感慨,可若细想便能发现,就这一句便让黄道周没法装傻,逼得他不得不“想起”太子殿下的殷殷期望,也无法再对马士英穷追猛打。

这么重要的一句话又岂会只是寻常感叹。

心念及此,朱国弼不由想到了应天城里的灵璧侯汤国祚。

既然你们想玩,那老夫就帮你找个合适的对手吧。

“殿下于千里之外都能想到杭州的局势,可见诸位的内斗激烈到了何种地步。”

话音落下,朱国弼往众人脸上扫了一眼,待看清他们的表情之后才又痛心疾首地说道:“值此危难之际,还望诸位以大局为重。”

“国公言重了。”

“国公言重了。”

场中气氛再次缓和下来,连黄道周都未再纠缠马士英。

见此情形,朱国弼才又问起:“阁老,你说的那三位大人呢?”

“国公莫再称阁老,社稷至此老夫难辞罪责,待禀报监国殿下之后老夫便回乡了。”

以退为进?

朱国弼眉头一挑却未接他的话茬,问清三人位置后便遣人去请。

细说起来,面对这种情况他也矛盾的很。

若说他已在这段时间里改弦更张成了太子殿下的忠臣,那肯定是骗人顺道连自己都骗了。

可形势所迫,他哪怕不想做忠臣也已将先前那般心思死死按在了心中。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不愿意再合情合理的范围内给某人添些麻烦。

就比如,在怎样对待马士英这一点上,他可以硬一些,也可以软一些,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变数最大的一种。

当然,明目张胆朱国弼肯定是不敢的,漫说此次带来的兵卒都不在他掌控之下,便是真由他带兵,满门老小都在应天,他在没有足够利益的前提下却也不会多做什么的。

“三位大人到了。”

过了一阵,自堂外传来一声禀报,随后便见几人入了堂中。

当先三人中一老一少均着大红官袍,而另一老者却只穿粗布长衫。

“这位是戎政尚书张国维张大人,这位是江西巡抚李永茂李大人”马士英指着红袍老者说了一句,随后又将稍稍年轻些的介绍予众人。

待到最后一人时却听那长衫老者主动说道:“我杨廷麟乃一乡野村夫,并无什么官职。”

“伯祥,你怎又是这般样子,弘光皇帝又不是没有赐你官职。”

杨廷麟这一句立刻引来了黄道周的驳斥。

他们两人交从甚密,杨廷麟还曾因黄道周而被牵连入狱,所以在说话之时便稍显随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