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过于乐观的部院大臣

抗清 傲骨铁心 1177 字 1个月前

结果就是险些让那支红旗军队就此消失。

一直以来于忠贞营而言,抗清都是极其悲观,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

之所以坚持到现在,就是忠贞二字。

或者说,是信仰支撑他们战斗到底。

现在,从茅麓山绝地脱出,又有荆襄数府之地可据,自然会生出乐观主义。

王五也希望军民对于继续抗清能够乐观,但这个乐观绝不能转变为不切实际的盲动。

于当前而言,巩固荆襄根据地才是当务之急,而不是孤注一掷的去搅乱什么腹心之地。

眼见虎帅和袁帅对北上河南有些心动,王五再也坐不住,立即起身重申去河南无疑送死。

“当年闯王能在河南拉起几十万人的大军,并屡屡击败官军,除了大量灾民可用于牺牲外,也在官军并无多少骑兵”

王五比较注意说辞,用“官军”指代明军,用“牺牲”指代死去的炮灰。

也就是灾民。

事实上在建立襄京政权前,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于地方破坏非常严重,除了嫡系老营外,新附的灾民基本上都是被用作炮灰。

真正是视人命为草芥。

这一点,勿须为尊者讳。

也是农民军生存下去的必须手段。

王五的意思很清楚,当年明军没多少骑兵,可现在清军有!

哪怕战斗力再差,清廷也能随时动员几万骑兵出来。

除了满蒙八旗外,清廷还有忠实的漠南诸部可用。

而明军加上最近缴获的战马,也不过堪堪保证三千人能够易步为骑。

战马是代步工具,而不是战斗工具。

这一点就注定明军不可能同清军的骑兵集团在河南大平原交手。

无论南阳还是洛阳,又或开封、郑州,哪座不是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