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场并没有专业人士,但七嘴八舌下,倒也说出个大概规模和成本来。
徐帆厂里如今每个月差不多么能消化一百四十头生猪,然后鸡是一千三百只左右。这都是用纯饲料喂养出来的。
当然每个月销量都有起伏,但波动不大,可以调控。
其余土猪和走地鸡那些,量并不算大,而且本来就是樟村的养殖户提供,徐帆和程浩波不打算把这方面业务也全部扒过来。
徐锦他们帮徐帆算了算。
肉鸡出栏大概需要两个月时间,肉猪则是半年左右。
所以只提供他加工厂所需,养鸡场的规模并不需要多大,能养殖三千只鸡就成。只养猪场的规模可就要大得多,需要养殖一千头。
徐锦的人脉广度还要远超徐帆的预料,竟然还认识潭城某个养殖方面的专家。
吃完饭他打了个电话出去。
得知的大概投资让廖彬当场有些变了脸色。
养鸡场倒是不需要投多少钱,有个二十多万就足够了。
而养猪场,投资却肯定要在三百万以上。
这成本投入太大了。
就连徐帆也是暗暗心惊,没想到要掏这么多钱。
他倒不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只是一下投入这么多,也就不能抱着无所谓的心态。
好在是这里人多,瞧着徐帆和程浩波都有些犹豫的样子,凌建华给他们出了个主意。
“你们这养猪场可以慢慢建嘛,只要有镇上政策扶持,不能边建设边投产?”
凌建华这么说。
徐帆听着他这话,眼睛顿时便亮了起来。
程浩波也是。
他们当然能够领会凌建华的意思了。
徐帆这加工厂每个月需要的肉猪就一百多头,他们完全可以先建造一个小型猪场出来,投入生产。
然后以每个月投建存栏一百五十头生猪猪圈的频率继续建设。
这样既能实现生猪养殖的循环,而且还能够大大缓解初步投入资金的压力。
说白了,就是分批投资。
边回血,边投资。
有徐帆加工厂这边不断回血,不管是徐帆,还是合作社的那些人,成本投入都会要少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