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煽动自家的佃户,也抗拒朝廷命令,那就不能姑息纵容了。
对于这些冥顽不灵之人,朱慈烺的对策很简单,先查当地官吏,轻者永不续用,重者抄家灭族。
谁敢反对移珉,那就是大明的敌人。
对于敌人,不需要有丝毫的怜悯之情。
三法司先派人下去查,还不行就上厂卫。
胆敢阻挠厂卫办案,一律按谋反论处!
朱慈烺不想听到任何不能迁走的理由,就想知道办没办,办得如何了!
在这个问题上,必须采用零容忍的方式来解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纵容一家不搬,可能全村,甚至全县的人就都不搬了。
你就是把祖坟里的棺材挖出来带走,也得给朕搬到海外去定居!
所有百姓,就两个选择,要么搬到海外,要么搬到矿区!
选择前者,穷苦百姓也能得到地主的待遇。
选择后者,富绅地主也能获得奴隶的差事。
对于那些不通铁路的偏远山区的百姓,某皇帝就优先照顾他们。
就算是再过一百年,这些地方可能依旧受穷。
要么缺地,要么缺水,要么两样都缺。
搬到北地、东地、南地等任意一个地方,都有大片等待开垦的平原。
谁要是敢说自己分到的土地不够养家糊口,要么是当地官吏的问题,要么是该人在信口雌黄。
凡是去海外定居的人家,哪怕是小两口,最少也能分得三百亩土地。
一亩地产一石土豆,总产量也有三百石之多,前五年还好不需要上税。
三百石就是五千多市斤,这还不够两口子吃,那真是一对猪夫妻了……
根据外海各地的汇总,土豆亩产至少在两石以上。
三百亩的产量就是万斤之多,那就足以养活两口,连带生娃所需了。
凡是移珉之人,头一年由朝廷发粮,同时还会发放生活用品,自己背个包裹就可以过去定居。
某皇帝也不会一味展示自己的强硬手段,还是会软硬兼施的。
每个省都有率先移珉的模范府县,朝廷每年都会派前迁过去且表现优异的百姓回来做宣传。
有照片与电影为证,加上绘声绘色的说辞,自然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毕竟天下还是穷人占大多数,想过上地主般的好日子是所有穷人的一致愿望。
去海外当地主???
在本土田租高居不下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搬过去倒不是会死,只不过可能有生之年都不会返回故土了。
可是随着报纸上说,皇帝在北地大力建设新都城。
未来可能也要搬过去居住,百姓们的抵触心理就大为减弱了。
或许皇帝就把新都当成避暑之地,可毕竟也会过去住一个夏天。
既然皇帝都会去北都,而且前番报纸上也说皇帝亲自过去视察了城市建设情况。
那么自己带着家人过去,也就可以放心一些了。
最简单的想法就是,只要昊菁皇帝去住的地方,条件应该不会太差……
是啊!
某皇帝是不会去开荒打野的,还是由百姓们亲历亲为啊!
光是北地、南地还是东地,都欢迎百姓过去定居。
尤其是地广人稀的东地的东海岸地区,大明百姓过去当地主也行,当农场主也行,当渔船船主也可以。
获得了来自二皇子的内部消息,最先过去定居之人,甚至可以一个银币都不掏,就堂而皇之地拥有了一栋荷兰人留下的小洋楼。
新阿姆斯特丹已经更名为“纽要城”,即“枢纽要地”之意,过去定居的几乎都是抱二皇子朱祥圳大腿的家伙。
该城的城建状况在整个东海岸最为完善,在整个东部地区也仅次于查理二世时期的新伦敦城(亚特兰大)。
新伦敦城那边的气候比纽要好得多,可惜当初黄廷与郑成功率部围攻该城时,可是弄死了不少蛮夷。
而纽要城当初是荷兰人完好交给郑成功的,没遭到任何程度的破坏,在郑军仔细搜寻之后,并未在城内发现尸体。
故而这里便成了次选的移珉定居之地,也是整个东部的首选之地,东地的首选则是全年入夏的长滩。
长滩本来是座军事要塞,后来随着移珉的增多,逐渐发展成整个东地最为宜居的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