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后想了想,也就选择相信长子所言了,自从长子监国以来,百姓没了赋税,朝廷有了岁入,京城欣欣向荣,可谓是捷报频传,一切都在往利好方向发展。
相比之前夫君每天都在长吁短叹,经常为百十来万两银子发愁,可谓是有天壤之别,起码如今朝廷和内帑都有了钱,不用再处处精打细算了。
自己夫君也是,儿子只不过说了几句实话,这就大动肝火,还要提刀要找儿子算账。作为一国之君,如此未免有些过于心胸狭隘了,这话若是说给他听,肯定不会给自己好脸色。
“烺哥儿,究竟要意欲何为?母后与两位姨娘都在,不妨直说,但凡条件合适,都可以考虑一二!”
周皇后还不清楚长子要干什么,哪怕是要宫变,也要先行了解清楚再行计较,否则就是亡羊补牢了。但愿儿子的条件不会太过分,在合理的范畴之内。
“母后,两位姨娘,孩儿不过是想请父皇遵从太祖皇爷爷的口谕,请他去南都反省过错,没想到父皇竟然有如此反应。如是说也是为了父皇和大明着想,母后和两位姨娘也不想看到孩儿之前所说的事情发生吧?往后北边的事情由孩儿负责处理,包括如何防范东虏入侵。父皇与姨娘们在南都享受安乐生活,岂不是两全其美之策?父皇若不肯去南都自省,又要坚持主政,那孩儿就只能请父皇做太上皇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某太子将甩锅爹赶到南都去是对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南都不比京城,完全没有东虏和流寇的袭扰,后邸都是现成的,甩锅爹可以天天在里面歌舞升平,饮酒作乐。
但以二货皇帝的脾气秉性,被儿子从京城撵走,面子就下不来了,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低头认输的,好继续打着勤政的幌子坐镇京城瞎指挥。
如果真出现了最糟糕的情况,那某太子就只能发动宫变了,不然仅存的一些良将也得被这位大脑短路的皇帝给活活地祸祸死,几千万两银子也得跟着打了水漂。
某太子相信只要自己一声令下,处于自保的考虑,过半文臣武将都得站在自己这边,不然他们随时都可能因为自身过错,或者不愿意背锅,被甩锅爹给下狱处决了。
“……烺哥儿可是要废黜你父皇,自行登基?”
周皇后本不想说出这个结果,但眼下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更何况儿子也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再怎么阻拦都是于事无补的。
这个儿子自打从仙界回来,便不同以往了,她这个母后也只能顺着儿子的心意来做些帮衬。对周皇后而言,这倒是小事,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才是天大的事情。
儿子执意登基做皇帝,自己的夫君决计不会同意,更不会善罢甘休,除非儿子将他的父皇软禁起来,从目前看来,如此行事也绝非不可能。
“母后,只要父皇愿意去南都,父皇便还是父皇,还是大明帝国的皇帝,儿臣只是不希望父皇将错就错而已。母后不也不愿意看到各地百姓流离失所,东虏、流寇里应外合,将我大明江山毁于一旦么?儿臣这么做绝无半点私心,都是为了朝廷、百姓和江山社稷着想。等父皇苏醒,母后好好劝说父皇一番,在京城做太上皇,还是去南都继续做皇帝,这两项应该很好抉择吧?”
某太子要是跑路南都,让甩锅爹留在京城抵挡辫子的进攻,他心里肯定是一万个不愿意,估计得天天讲此事挂在嘴边。
彼此换位的话,甩锅爹肯定嘴上仍旧不乐意,但心里多半是可以接受的,其实他早就有了这个心思,不过没有提出来,也就只能继续窝在京城里了。
太子坐镇京城,皇帝移驾南都,这样对双方都有利,太子还是太子,皇帝还是皇帝,只是地方变动而已,身份并未发生更改,对甩锅爹来说,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这……”
自己的夫君正直壮年,儿子却要分掉其手中的一部分权力,夫君肯定不会轻易同意的。但周皇后心里也明白,倘若儿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便会学那唐太宗了。
究竟外面的兵马有多少支持儿子,能否成功发动兵变,周皇后完全不得而知。她只能认为后邸乃至京城都免不了发生一场血光之灾了,说不定还会牵连到众多百姓。
“两位姨娘的意思呢?”
见到漂亮亲妈还在犹豫,某太子便给了她一定的考虑时间,先行询问一下后邸的二把手和三把手的态度。
“姨娘深知烺哥儿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一心为公,不论如何,都是为了大明,只要姐姐点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