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勒的话说到一半就戛然而止。
首长示意放下面前的图纸,重新看向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各项运行参数。
不过,关于这件事,何明的心态还是比较好的。
这是模锻压机已经开始进行加压的标志。
常浩南解释道。
“是的,之前那台在总体设计上采用的是当年沈院士独创的‘正交预紧机架’,算是预应力钢丝缠绕机架的一种。”
只不过当年写可行性汇报的时候,他本人的影响力还没有现在这么大,为了提高通过率需要找一些过去有底子的项目背书,这才把那台6.8万吨水压机的研发方案给写了进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既然常浩南自己都这么说了,另外两人自然也不可能在之前的话题上继续下去。
安妮有些迟疑地向旁边的伯纳德·齐格勒确认到。
要说心里没点郁气,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也并不算什么秘密就是了。
不过,就他的经验而言,试生产跟实际生产之间的差距……
而是一个明显的飞机隔框。
一连串问题之后,始终维持着不苟言笑的首长总算轻轻点了点头,显然对于设备的状况相当满意。
就在三人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的功夫,车间里面已经传来了一阵电机运转的声音,紧接着的则是刺耳的吱嘎吱嘎声。
毕竟从未来的经验看,除了航天工业和兵器工业以外,其它所有搞平行拆分的领域,比如航空、造船、铁路等,都是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重新合并回去了。
大领导亲自来一趟,首先自然是参观。
正好刚刚又提到了航发集团的话题,于是何明顺势话锋一转:
“航发集团正式成立之后,涡扇10应该算是实现开门红的项目吧?”
“你不说我都快忘了还有这么个飞机……”
齐格勒看着已经开始缓缓复位的液压缸,对旁边的安妮解释道:
“而飞机隔框的结构可要比试生产出来的工件复杂太多了,可以说根本不是同样一回事……”
“涡喷6d本身的影响力确实不大,但它是咱们国家第一个在对应飞机型号已经取消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研发,并最终走到设计定型的航空发动机项目,这块的象征意义是航空动力集团比较看重的。”
“你看,就像我刚刚说……”
首长抬手推了推黑框眼镜,对跟在旁边的常浩南问道。
“……”
“看这上面的数据,试生产过程应该已经走到最后一步了吧?”
经过这么一解释,何明顿时开悟。
何明脸上露出笑容,语气轻松地说道:
如今领导一看这基础结构都不一样的图纸,心里肯定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虽然航空动力集团很快就要独立出来,但说到底也还是科工委系统里面的同志,就算有竞争,也还是应该在合作的大框架下进行嘛。”
常浩南微微抬起头,思索片刻之后回答道:
“按照目前的时间表来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太行项目设计定型应该会在明年。”
“对了,常总。”
“高就谈不上,不过确实在那边有个职位。”
“这个工作缸压力曲线我还是看得懂的。”
“我觉得……他们可能是真的做好了准备?”
“除了一些像是液压油这样的耗材,以及电子元器件和传感器这类辅助设备之外,整台设备从纸面设计到工程实现,都是由我们自己完成的。”
涡喷6他当然知道,毕竟是歼6的动力。
绝大多数何明这一代112厂职工在参加工作之后第一个负责的型号就是歼6极其改进型。
常浩南果断地回答道:
“至于那些暂时无法国产的部分,我们也正在积极跟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联系,目前已经召开了三次需求对接会,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实现国产化替代,或者至少是备份替代。”
实际上,常浩南打最一开始就没准备走钢丝缠绕机架的技术路线。
后者作为老牌飞机设计师和航空工程师,自然不会被这点小打小闹给镇住:
只不过不是客机的。
而应该是战斗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