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我,博士,还没入学,但已经有了自己的项目组(日万,求月票)

“怎么样,够意思了吧?”

他自然不可能在常浩南面前说自己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恨不得把这个企业抢过来。

只好打打感情牌了。

但后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的表现有些出乎丁高恒的预料:

“太感谢您了,丁主任。”

常浩南的语气似乎透露着一点……

喜出望外。

实际上,他如今已经积累了多达1500点的科研点数,为了节省时间,甚至打算首次尝试系统直接输出结果的能力。

否则按照过去那样按部就班的一项项串行完成任务,等程序写出来恐怕都得到明年。

当然,系统肯定没办法直接变出一个装着程序的u盘或者硬盘来,就算直接给结果,也还是只能灌到常浩南的脑子里面。

但是这至少让他从一开始就有了总领全局的能力。

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算力,就可以直接并行分配任务,甚至把程序拆成一个个模块,由不同的人负责完成,最后再统一拼装起来,而无需等到一项工作结束之后,再根据结果部署下一项。

效率会提高十倍不止。

当然高效率是有代价的。

那就是需要很多人。

未必需要特别高的水平,只是数量必须非常多。

但又不是一直需要。

把初版软件搞出来之后,接下来的升级、维护和数据库完善这些活,就没那么急了。

这样比较奇特的需求造成的结果是,在软件的开发阶段,更适合由传统的课题组模式来完成。

毕竟可以利用科学院和学校内部大量的人(研)力(究)资(生)源。

并且只要以项目补贴的名义发钱就行,不涉及到国企招聘员工那种复杂的组织和合同关系。

但在进入维护阶段之后,又需要切换到企业的模式。

因为流动性极大的研究生根本不可能满足长期迭代更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