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叶大人的命只有皇帝可以要,胡惟庸竟敢借朱元璋的刀!

大明第一贪官 渝江河 1866 字 2个月前

第237章叶大人的命只有皇帝可以要,胡惟庸竟敢借朱元璋的刀!

也就在观战将领的书信和叶青的亲笔奏疏送达之后不久,胡惟庸的声音就出现在了,中书省右相书房之外。

阳光之下,

三位身披大红官袍的官员,并排而行,一路向胡惟庸的独立办公书房而来。

左边这位官员的官袍补子,为正二品武官雄狮图案,右边这位官员的官袍补子,为正二品文官锦鸡图案,而走在中间位置的官员,则是胸前补子为正一品仙鹤图案的胡惟庸!

胡惟庸以告诫的语气,对两边的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道:“这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补给,你们二位在这段时间里,必须都给本相把眼睛瞪大了。”

“切记,务必保证徐帅所需的粮草、医药,不论是人吃的马吃的,都必须尽全力保障。”

“锦衣卫那边与兵粮官道沿途州府,你们也要协调好,必须保证我后勤道路的安全,绝对不能让隐藏在中原的前元探子捣乱,更不能让他们把情报带出关去。”

“锦衣卫确实有其特殊的地方,如果你们协调不了,就告诉本相,本相亲自去协调。”

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只是拱手点头且再三保证。

紧接着,胡惟庸又继续道:“还有,军报不能过夜,到了就必须商议,商议出法子之后,就必须告知徐帅,并快速落实。”

“前线是魏国公这个武丞相在负责,后勤就是本相这个文丞相负责,绝对不能在后勤上出一点岔子。”

“另外,你们还得告诉下面的人,本相和魏国公都是右相,确实存在左丞相之争,但在国事战事上,本相和魏国公是一体的,他们千万绝对不能在战事上出幺蛾子。”

“还要告诫他们,管好自己的手,如果谁敢贪后勤,谁敢贪将士们的吃食医药和兵甲,不用陛下出手,我胡惟庸就把他全家老小都往死里整!”

“不仅是战事,现在正是夏末之季,恐有水患,你们也要统筹好地方,巡察堤坝,做好抢修堤坝,赈济灾民的准备。”

“国祸有三,一者叛乱,二者外敌,三者灾乱!”

“你们也要叮嘱下面的人,谁要是敢在赈灾上贪拿一个铜钱,也不用陛下出手,我胡惟庸一样会把他全家老小往死里整!”

“哪怕是淮西勋贵,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点名‘淮西勋贵’之时,胡惟庸可以说是语气加重了不止三分。

不错,

胡惟庸和朱元璋之间,确实存在相权和皇权之争,但他也是一个非常有分寸的人。

什么事情可以松,什么事情必须紧,什么事情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让下面的贪吃一些,什么事情贪者必死,他都是心中有数的。

也是不说他心里的那杆秤就一定标准,但他的心里确实有一杆自以为标准的秤!

当然,这也并不能说他胡惟庸多么的为国为民,只能说他在尽全力不让朱元璋父子抓到一丝一毫的把柄。

说到底,这所谓的相权和皇权之争,都只能在保障国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

尤其是为人臣工的胡惟庸,如果敢跨过这条底线,那就是连带满门老小一起自掘坟墓。

叮嘱完所有一切之后,兵部尚书这才开口说道:“胡相,魏国公都有按规定写军报过来,唯独那雁门县的知县叶青是一份军报都没写,完全不按章程办事。”

胡惟庸听到这里,也是看向雁门关的方向,目光逐渐深邃了起来:“陛下在他身边,他不需要写奏疏,早朝之上也不许参奏他任何事情。”

话音一落,胡惟庸就独自回到了他的书房,并关好了房门。

二位尚书看着那紧闭的书房大门,尽管他们知道这句话别有深意,但以他们的道行,依旧只能明白字面上的意思。

紧接着,二人也是看着雁门县的方向,眼里尽是不可置信。

他们不明白,一个边城七品知县,怎么就能让皇帝连同宰相,一起给他如此特殊的待遇。

皇帝和皇后不远千里去他叶青的身边,文宰相直接朝堂之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武宰相更是以他的建议为北伐战略总纲。

要是换做往常,这种事情他们连想都不敢想,可万万没想到,有生之年却是亲眼见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