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五、七三六:戴图末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诗是当初郭宁随林衷上魏王府的时候,陈墨给他们留的话,至此,郭宁也知道了陈墨心中宏愿,立誓要追随陈墨的脚步,然这些当初郭宁可没有告诉别人。

因此,当郭宁念完后,在场的士子都以为是郭宁所作,暗道其大才,不愧是榜眼,从此诗中他们能感受到郭宁那作为儒者的胸襟,器识与宏愿,他们自叹不如,纷纷夸赞了郭宁起来。

郭宁不敢居功,表示这诗是魏王所作,是对他的教诲。

说着,郭宁把当初拜见陈墨的事,跟大家说了。

众士子都是一惊,有些讶异,但很快就恍然了。

以他们的才能,自然能觉察这句诗的立意极高,若是没有一个极高的眼界,是作不出来这种诗的。

魏王底层出身,经历了北方大乱,天师军祸乱,逐步成长起来,设县学,抗淮王,平崇王,驱外敌,除逆贼……

这句诗,就好像是魏王这些年的经历。

而如今恢复科举,让官员前往各地上任,不就是对应了那句“为万世开太平”吗。

“对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又或是这次殿试的题目,都和百姓还有当地的治理有关,这是魏王想要建立一个太平盛世。”一名士子想到了什么,突然开口道。

听到这话,众人浑身都是一震,魏王在他们心中的形象骤然拔高了许多,变得无比的伟岸。

“我决定了,我也要和郭宁兄一样,追随魏王的脚步,为后面的太平盛世,尽自己的一份力。”

若是之前,他们读书赶考只是为了当官,改变命运、光耀门楣的话,此刻,他们忽然有了一种崇高的目标,要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

“魏王真乃圣人也。”孙城带着敬仰的说道,魏王这已经是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地步。

至于民间所传的魏王好色,好人妻,那都无伤大雅。

毕竟圣人有言,食色性也。

就在众人被这种氛围所感染的时候,一队捕快来到了福泽酒楼外,将出入口守好后,左刚带着两名捕快走了起来。

众人看到衙门的捕快,面色都是微微一变,不过他们倒也不惧,作为举办者的秦施上前交涉:“在下秦施,在此举办茶会,几位有事?”

“原来是此次的传胪秦公子。”左刚对着秦施拱了拱手,旋即说道:“衙门有件案子,要请郭先回去问问,郭先郭公子可在?”

左刚在大厅扫视了一圈。

话音落下,众士子的目光,全都汇聚在了“郭先”的身上。

本就做贼心虚的“郭先”,见在场的众人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心中莫名的一慌,他硬着头皮上前道:“在下郭先,不知大人找我是何案子?”

“左某也不知,这是大人的意思,还请郭公子随我们回衙门一趟。”左刚说道。

“郭先”心里已经有了惧意,道:“我乃举人,魏王门生,就算随你们回衙门,也得朝廷恩准,你们无权带我回衙门。”

这不是“郭先”无理取闹,而是朝廷给举人、进士的特权,毕竟他们的身份不一般,若是能随随便便带去衙门的话,会对他们的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

“此案是魏王点头命大人钦办的,这是文书,上面有魏王的大印。”左刚从怀里掏出相应的文书,拿给“郭先”看。

众士子看到这一幕,顿时一片哗然,由魏王点头查办的案件,这是这大的案子。

等“郭先”随左刚他们走后,众士子都纷纷猜测了起来。

有人猜测可能是跟科举舞弊有关。

毕竟“郭先”这看起来一副人畜无害的读书人,能跟他牵扯到的案子,估计只有这个了。

此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还有人说会不会影响到他们,万一真的是科举舞弊,那他们是不是要重考。

只有郭宁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是不是,我们去看看就知道了。”秦施提议道。

在大宋,审理重大案件时,知县都会允许百姓到大堂前围观,以示其秉公执法。

秦施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毕竟他们和“郭先”也算是朋友,若是“郭先”被冤枉的话,他们也可以帮忙。

“那就一同前去吧。”

“郭宁兄,你想什么呢?”

孙城拍了下郭宁的肩膀。

“没没想什么。”郭宁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扫了眼大厅:“他们人呢?”

“都去衙门了,我们也去看看吧。”

“好。”

……

另一边,张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