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工程进展再遇难题。

“万国商街”的建设同样不顺。在制定商业规则时,苏逸召集了各地的商人代表,共同商讨。然而,各国商人各执一词,都希望规则对自己有利。苏逸试图寻找一个平衡点,但各方利益难以协调,会议陷入僵局。而且,在商铺建设过程中,发现建筑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商人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书院扩建工程也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苏逸虽然拿出了城主府的部分积蓄,又向城中的富商们募集了一些资金,但仍远远不够。同时,派出去聘请学者的使者传来消息,许多知名学者要么已经受聘于其他地方,要么对凌云城的条件不满意,拒绝前来。

面对这一系列的难题,苏逸并未气馁。他深知,改革与发展的道路必然充满坎坷。他决定从最棘手的城墙石料运输问题入手,亲自前往石矿山和森林考察。在森林中,苏逸发现有一种藤蔓植物,韧性极强。他突发奇想,能否利用这种藤蔓制作绳索,来辅助运输石料。于是,他让工匠们尝试将藤蔓编织成绳索,固定在木车上,通过滑轮原理,将石料从山上吊运下来。经过多次试验,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大大提高了石料的运输效率。

解决了石料运输问题后,苏逸回到城中,着手处理水系改造工程的难题。他请来了城中德高望重的老者,帮忙劝说那些拒绝搬迁的百姓。同时,邀请了一位精通风水堪舆的先生,对地下古墓进行勘察。先生表示,只要采取合适的祭祀仪式,便可继续施工,不会影响风水。苏逸按照先生的建议,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安抚了百姓们的情绪,工程得以继续推进。

对于军事训练场的山贼问题,苏逸没有选择强攻,而是派了一位能言善辩的谋士,前往山贼营地谈判。谋士向山贼们晓以利害,承诺只要他们离开山谷,便为他们提供一条生路,还可以安排他们在城中谋一份正当职业。山贼们在权衡利弊后,最终选择了接受招安,军事训练场的选址问题得以解决。

在“万国商街”的商业规则制定上,苏逸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公平、公正、互利为原则,制定一套通用的基本规则。同时,针对各国商人的特殊需求,设立了一些弹性条款。他还成立了一个商业仲裁机构,专门处理商业纠纷。对于建筑材料质量问题,苏逸加强了监管,设立了严格的验收标准,一旦发现以次充好的行为,严惩不贷。

书院扩建的资金问题,苏逸通过向周边城市的富商借贷,并承诺给予一定的商业特权作为回报,暂时缓解了资金压力。同时,他调整了聘请学者的策略,不再局限于知名学者,而是将目光投向一些有才华但尚未成名的年轻学子,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举措吸引了不少年轻学子前来应聘,书院的师资力量得到了补充。

然而,就在各项工程逐渐走上正轨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降临了。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了凌云城,持续了数日之久。城墙改造工程中铺设的木轨被雨水浸泡后,严重损坏,石料运输再次陷入停滞。水系改造工程中,由于河道尚未完全疏通,城内积水严重,许多百姓的房屋被淹。军事训练场的选址山谷因为暴雨引发了山体滑坡,刚刚平整好的土地被掩埋。“万国商街”的建设工地一片泥泞,建筑材料被雨水浸泡,损失惨重。书院扩建工程的施工现场也因暴雨导致部分建筑坍塌。

这场天灾让苏逸的所有努力几乎付诸东流,凌云城陷入了一片混乱和绝望之中。百姓们开始对苏逸的各项工程计划产生质疑,认为是他的决策导致了这场灾难。面对百姓的质疑和天灾带来的巨大损失,苏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深知,作为一城之主,此刻绝不能退缩。他迅速组织城中的官员和士兵,展开救灾行动。他亲自带领队伍,帮助百姓转移财物,安置受灾群众。同时,召集工匠们商讨应对之策,如何在灾后尽快恢复各项工程的建设。

在救灾过程中,苏逸意外触发了系统的一个隐藏任务。系统提示,若苏逸能在一个月内恢复凌云城的各项工程建设,并成功抵御后续可能出现的危机,将获得一次系统升级的机会,同时解锁一系列强大的技能和道具。苏逸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仅能帮助凌云城度过难关,还能提升自己的实力。于是,他更加坚定了决心,鼓励百姓们振作起来,共同面对这场灾难。

苏逸利用自己的现代知识,指导工匠们改进木轨的设计,使其更加防水耐用。同时,组织百姓清理河道,加快水系改造工程的进度。对于军事训练场,他重新规划选址,选择了一处地势较高、不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地方。在“万国商街”的建设中,加强了对建筑材料的保护措施,搭建了防雨棚。书院扩建工程则重新设计了建筑结构,提高其抗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