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打,但别打下来

同样盼着魏军援军赶紧到来的不只是郝昭,还有诸葛亮。

在围点打援这个安排被贯彻下去后,诸葛亮就安排了探马查探魏军的动向,目前汉军虽然在与魏军的多次作战中都取得了优势,不过总兵力依然少于魏军,指望野战和魏军开展总决战固然是不行的,打掉陈仓然后一个郡一个郡去啃最后再围攻长安同样是不现实的事情,汉军有限的兵力会在这样的占领过程中不断分散,最后不得不把战场主动权让渡给魏军。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双方战争科技的不对等性吸引对方前来攻打汉军——是的,明明是进攻的一方,但是丞相依然希望汉军可以以守军的姿态面对魏军,并通过相对漫长的补给线让魏军更早一步陷入粮荒的状态。

相比之下,汉军则可以依靠渭水道进行补给,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请后世的郎君们运来粮草,当然了,这是最后的应急措施,尽管诸葛亮是大汉之中最相信网友们的人之一,但是他也是最担忧大汉离开网友们的帮助就不会运转的人之一,由于清楚网友们送来的物资是多么宝贵,所以丞相也推演过一旦援助断绝,汉军会被打回怎样的原型。

别的不说,一天三顿这事儿就得立即更改,而任何政策收紧的时候都会造成普遍的不满。

目前魏国民夫当中已经开始流传“早日打回长安,争取让所有家人都过上战俘营生活”的口号了,大量的魏国民夫在后方承担着各种后勤工作,其积极性甚至超过了益州来的辅兵和民夫们。诸葛亮甚至怀疑,如果现在给这些民夫配上甲胄,他们也不会逃亡或者造反,大部分人会爆发热情纷纷请战要打到长安下。

另外一小部分则是表示要打到洛阳去,当然可能还会有一部分表示要去宛城。

所以现在丞相一方面想要学会后世网友们送来的各种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又想让大汉不要过度依赖网友们——就算不考虑之前那些因素,向来都是祖宗们给儿孙们余荫,哪有祖宗们眼巴巴等着儿孙们帮忙的道理呢?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丞相打算在陈仓好好来一场钓鱼,而陈仓自然是那个鱼饵,自然不能太早攻下。甚至还要给魏军一种错觉,汉军目前没有能力攻下陈仓,只要努把力,就能让陈仓在汉军内部搞个中心开花,一雪之前各种败仗的耻辱。

“丞相,西侧的土墙也已经完工了。”

马岱就这么跑来向诸葛亮汇报工作,如果是其他人去筑墙,可能还会有意见,不过马岱当年跟着马超一起在凉州被魏军的冻沙城坑过,如今有机会让魏军也吃点类似的苦头自然比谁都积极。

尤其是这些土墙还用了凉州来的水泥作为辅助,虽然不如纯水泥竹竿的做法坚固,不过加入水泥后,这些土墙更快地固化成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度还在不断增加,让这些一人多高的土墙更加坚固耐用。

诸葛亮点了点头,然后就安排马岱、张苞把守好东侧土墙,陈式把守好西侧土墙,杨仪守好大营,句扶做预备队,又让魏延整军,准备给陈仓城来点压力。

不过魏延收到“打一下陈仓,但是别真的打下来”的指令的时候,还是有点委屈:

“丞相,我怎么感觉这跟诈败差不多呢?”

于是诸葛亮又例行公事地解释道:“文长,这绝非诈败,乃是诱敌之策,这些日子我们围困陈仓,守将郝昭却不敢出来偷袭,可见其是稳妥之辈,既然如此,我们就要用陈仓来钓魏军的援军。我们不但要让郝昭觉得有城破之险,更要让他坚信援军一到,便能扭转局势。如此,魏军才会倾巢而出,我们围点打援之计方能成功。”

魏延想了想,觉得丞相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