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芦嘞——一块钱两串——甜脆的糖葫芦嘞——”
“卖针线啰——细巧的好针——结实的好线——”
集市人头攒动,小贩们高声吆喝着,农夫挑着扁担,木桶里是新鲜采摘的水淋淋的嫩菜,孩童赤着脚在集市中笑闹奔跑,跑过摊贩们悬挂的布条,跑过白雾升腾的包子摊,大人们看着他,即便偶然被冲撞,也只是无奈地摇头微笑,而后走向自己将要光顾的摊子上。
风林瞪大了双眼,他灰头土脸,本就无法蔽体的衣物此时已经破成了烂布条,他下意识的弓起腰,箭步躲到了喜娘一行人的身后,在心中祈求他们千万别进这个大集。
但喜娘显然没有听到别人心声的能耐,她呼出一口长气,冲同伴说:“总算可以吃点好东西,歇一歇了!这回的事忙完,咱们都休息半个月!”
同伴们欢呼雀跃,急切地想要去向自己相熟的铺子。
“喜娘!怎么去了这么久?”包子铺的老板笑眯眯地冲她招手,“刚出笼的包子,小葱猪肉馅的,来一笼?还有紫菜虾皮汤,这可是好东西!平日不易得的,日日给你留着哩!”
同伴们毫不客气的打趣:“明明是卖不完,否则哪能给她留?”
老板也不生气,她笑呵呵地说:“来呀,都来吃,我送你们一笼!”
这么多人,倘若都在她摊子上吃,那今日的包子都能叫他们吃光,她便也能早些收摊回家了。
包子的味道确实诱人,老板做的也是实在生意,用料都是好的,面发的也好,包子皮又香又喧软,喜娘和同伴们商量了几句,便背着包坐到了摊位前的椅子上。
这么多人,桌椅自然是不够的,但他们也不讲究,一部分人坐着,一部分人站着,吵嚷着让老板把包好的包子快蒸上,免得上桌的吃完了,下一批还没蒸好。
风林畏畏缩缩地跟着他们,原本不想坐下,可无奈有喜娘盯着,和其他五个人一起被按在了长凳上——他们自己在家时都没坐过凳子,吃饭都是蹲着。
“别害怕。”喜娘安慰道,“害怕也没事,包子入了口便不怕了。”
“是了,这家的包子是最好的,我头一回来的时候,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了!哪还记得害怕?”同伴们嘻嘻哈哈,都是年轻姑娘小子,抑制不住活泼的天性,“听说汉人吃包子,还要蘸醋,老板!可有醋碟,我也试试!”
老板把蒸好的包子从蒸笼里取出来,不顾烫手的温度给他们端上桌,笑着回道:“有!有酸味重的,这是自家酿的,还有香醋,不那么酸,商人们运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