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无功而返

大明危局 老文说 2426 字 1个月前

大明危局前传第六百一十节 无功而返

大明永乐二十二年六月初,在军中探子和东厂探子都反复确定阿鲁台率领的鞑靼主力逃到了达答兰纳木儿河上游后,老皇帝朱棣便率领大军从开平城出发了,在经过威信戍、通川甸、长乐镇、香泉泊、环翠圃、永宁戍、清平镇,威远川、阳和谷、双泉海子、览秀川、锦绣冈、祥云屯、锦云碛。

六月初八,大军到达翠玉峰扎营后。老皇帝朱棣命前锋将军宁阳侯陈懋、忠勇王金忠率前锋营快速前进,同时向四周派出大量斥候探查敌情。忠勇王第一次跟随自己崇拜的老皇帝出征,面对自己曾经的族人发挥出了同为鞑靼人最大的优势——无比的熟悉,而跟着他一起出征的族人也成了最好的斥候。

六月初十,老皇帝率军到达金沙泺扎营,随即陈懋与金忠便派人带回了在达答兰纳木儿河中游俘获的九匹鞑靼探子战马和几个鞑靼探子俘虏,这样就给老皇帝带来了非常确切的消息:阿鲁台这大老鼠这次确实是逃到了答兰纳木儿河流域,只是具体位置这些鞑靼探子也不知道,因为阿鲁台一直都在不停的换地方。

老皇帝朱棣却仍是怀疑,随着年龄的增长,老皇帝反而是越来越小心谨慎,完全没有半点起兵靖难时那种一旦选定目标就敢孤注一掷的豪气,军议上,所有的将领都在等着老皇帝下达出击的命令,可在思索了良久之后,老皇帝还是开口对诸将说道:“这阿鲁台人长的虽然丑陋粗鄙,可心思却是诡诈异常,谁知道这是不是他故意引诱我们孤军深入的?”

六月十七日,大军到达天马峰,陈懋、金忠再次派人奏言:臣等已到达答兰纳木儿河上游,却不见敌人踪迹,怀疑敌人逃走已经很长时间了。六月十八日,大军到达答兰纳木儿河中游附近驻扎后,老皇帝又派张辅、王通等分兵穷搜山谷,却仍是毫无发现,阿鲁台率领的鞑靼大军似乎是凭空消失了一半。六月二十日,陈懋和金忠率领的前锋营也因粮食耗尽返回大营,只带回来了探查到阿鲁台大军似乎是逃入了极北的答兰纳木儿河最上游的消息。

大军继续开拔,六月二十二日,老皇帝带领大军驻扎在翠云屯。军议上,老皇帝朱棣面沉似水的高坐帅位,此时他的心情异常烦躁,几十万大军和民夫每日的粮食消耗和物资开销甚是巨大,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却拢共只歼灭了不足千人的鞑靼叛军,如果再找不到阿鲁台率领的鞑靼主力,这次北征又将无功而返。

还有他的身体最近越来越容易倦乏,越来越容易犯困,还有几次近乎晕厥的感觉,而太医们一直都在用行军劳顿来推脱,换了药也不见任何好转,反而一天不如一天。老皇帝心烦意乱的思忖了片刻还是下不来决心,只能略带困倦的问道:“众位爱卿说说吧,该怎么办?”

这一下,文武大臣们都明显的从一向以强悍示人的老皇帝朱棣身上看到了苍老和无奈,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忧虑。看着老皇帝居然表现出了虚弱无力,文武大臣们面面相觑却没人应答。片刻之后还是张辅再次出班奏道:“陛下,臣与忠勇王等将领已经多次探讨分析过,臣料定阿鲁台大军一定藏在答兰纳木儿河上游某个便于逃跑的地方,还望陛下给臣一个月口粮,臣愿率三万骑兵快速出击,必可擒获敌酋。”

老皇帝略微点点头却没有说话,反而是又一次陷入了沉思,杨荣情知时机已到,连忙出班奏道:“启奏陛下,此次御驾亲征已逾两月,随着大军不断深入,运输线路也在加长,钱粮耗费与日俱增,以臣之意,不如先返回开平,一则进可攻,退可守,二则民夫运送辎重粮草相对容易,花费减少,三则,阿鲁台若见陛下退军,或许会尾随进兵追击,那时我们的机会也就来了。”

老皇帝一听立刻便像是下定了决心一样的坚决说道:“勉仁所言极是!文弼啊,不是朕有意阻止你建功立业,只是那阿鲁台诡诈多端,如今这样的情势怎么看都像是在诱敌深入的圈套,朕若同意你孤军深入,一旦遭遇变故将无从救援啊!朕也不想丘福的悲剧再次重演,还是先探清敌情再做打算吧。”

张辅只得无奈的施礼退下,老皇帝继续下令道:“辎重粮草确实是大军的命脉,当年曹操打败袁绍,便是先毁了他的粮草所致。如今我们深入敌境,确实要更多的考虑粮草问题,那就依勉仁所言,大军在此修整两日后,分兵两路,朕与张辅,柳升率骑兵自东而行,命王通,郑亨,薛禄率步兵自西而行,待会合于开平后再做计较!”

众臣躬身领命,立功心切的忠勇王金忠却出班奏道:“启奏陛下,暂时退兵确实是上策,不过以臣对阿鲁台的了解,他绝对不会一直躲藏在苦寒少食的兰纳木儿河上游荒原里,所以只要陛下大军一退,阿鲁台势必率军南下回到水草丰茂之地。而臣即为前锋却寸功未建,臣内心深感有负陛下圣恩,此心难安,是以臣恳请陛下允准我等前锋营留下断后藏于群山之间,伺机伏击阿鲁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