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是郁新,他来了~

郁新忙道:“住在鸿福客栈。”

陆知白便叫人送他回去,说好了让他歇两日,去栖霞转转,之后就会把举荐的奏疏递上去。

而老朱巴不得从民间发现更多人才,好补上天下官员的缺额。

科举三年才一次,这中间,他有时候也会让礼部或者吏部,搜罗各地有才名的人,尤其是老儒生。

不过,经过之前的多次尝试,近几年,朱元璋对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儒,重视程度略有降低,更看重五六十岁的低龄老人……

老朱看到陆知白的举荐,便安排吏部,对郁新进行考核。

包括个人信息核对,学问、专业能力测试。

此外,郁新的声音样貌,看着就颇为不凡,也为他加分不少。

几天后。

郁新来到户部报到,客客气气的对诸位同僚一一行礼。

大家纷纷还礼。

都已经知道他是陆知白举荐来的了。

不仅没有丝毫看不起,反而还有点羡慕呢~

古代就是这样的。

举荐也不同于现代的草包走后门,人家可是有真本事的。

唐朝更离谱,那时候科举还没有太规范。朝廷允许下层寒士通过向权贵自荐来做官,许多人便都想走捷径。

因此形成了唐诗的一大题材干谒诗(yè),就是诗歌形式的自荐信,以此铺垫进身之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写过这类诗文。

明初的举荐制,已经规范许多。

被举荐的人如果犯了事,举荐者是要连坐的!

所以,户部众人看郁新也没有什么异样眼光,甚至因为还没摸明白这家伙的深浅,而有些慎重。

陆知白把自己几个学生叫过来,与郁新结识。

夏原吉、杨士奇等人丝毫不感到奇怪。因为他们也是这样被找来的。

不过,他们心底倒是对郁新有一丝好奇,这人必定也有过人的才华吧?

陆知白说:“郁新初来乍到,你们多教教他,尽快熟悉户部事务。”

看着他们去做事了,陆知白勾起笑容——

好啦,阵营里终于有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了,令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