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都是他老板高强给的人脉,这是老板发小的救命恩人,这关系在这儿就是不一样,其他人哪有这待遇!
不然他也不会跟着来,自己也沾着光,从他那“抠门”的老板手里拿到一些资源,他也教的心甘情愿。
杨冬青事无巨细的交待着,教她如何谈判价格、确定采购数量。
“不能一次性进太多货,占用资金不说,还可能面临过期的风险。”
财务支出和整理也是关键,杨冬青帮覃珍建立了简单易懂的账本,教她如何记录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分析成本和利润。
闲暇时,杨冬青也没忘了给马小娟一些运营和推销商品的小建议。
“可以定期搞些促销活动,买一送一或者打折,吸引顾客。”
马小娟听得认真,不时点头。
时间匆匆过,杨冬青离开时,递给覃珍一个光盘和几本书。
“这里面是开店的各种知识,遇到问题就看看。”
覃珍接过,眼眶微微泛红,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杨大哥,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接下来的一个月,覃珍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她每天早早来到店里,反复练习收银系统,熟悉各种商品的价格和位置。
覃凯也没闲着,他四处联系蔬菜供应商,一家一家地对比,确定各种蔬菜、水果、调味品的采购品种、数量和价格。
回到店里,他又和覃珍一起规划蔬菜的陈列。
“把新鲜的蔬菜放在前面,颜色搭配好看些,顾客看着就有食欲。”
覃珍则忙着采购开店所需的各种物品,塑料袋、包装盒、标签、挎篮、购物车等等,一样都不能少。
她还购置了一台崭新的收银机,精心调试。
章慧芝把小孙女送到杨桂花家后,也赶来店里帮忙摆货。
马银杏看到炸串店不忙了,也来搭把手。
众人齐心协力,店里渐渐有了模样。
等一切准备就绪,覃珍却做出了一个决定——关门三天。
这三天里,她和妈妈在店里反复演练,一会儿扮演顾客,询问价格、挑选商品;一会儿又扮演老板,收银、找零、介绍产品。
经过无数次的模拟,覃珍终于完全掌握了收银机的使用,心中也有了底气。
开业那天,鞭炮声震响了县城的沉寂。
众人围在店门口,好奇地张望着这个新冒头的超市。
一开始,大家还只是观望,可当他们走进店里,发现这里方便快捷、实惠,品种多样!
几乎进去一圈,做饭所需的东西都能买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