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电力

如金属中原子的外层电子与原子核相隔距离较远,受到原子的吸引力较小,结合力较弱。

这些电子很容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移动到其它原子的电子云区域,在外力作用下足够数量电子按同一方向移动就成了电流。

而木头等绝缘体主要由有机化合物组成,如纤维素、木质素等。

以纤维素为例,它是由大量的葡萄糖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来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电子被紧紧地束缚在原子之间的共价键中,难以自由移动。

常见情况下迫使电子流动形成电流的力,名叫电场力。

电场是电荷及变化磁场周围空间里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的周围就存在着电场。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电子是最常见的带负电的粒子,原子核中的质子则是带正电的粒子。

由于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原子通常呈电中性,即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

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就会变成带正电或带负电的离子。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此间表现出来的力,就叫电场力。

而要利用这种电场力,迫使电子形成电流,就需要电压。

通俗来比喻,如果将导线形容成水管,那么电子就是其中的水,要推动这些水在水管中流动,就需要一个压力使水被推动。

就像水坝下方的排水口,水流速度非常快,就是因为受到了上方聚集水的重力差形成了水压。

雷云向地面落下雷电,就是受到了电压和地面电荷的吸引。

当然水压和电压的形成原理还是不同的,只是一个方便理解的形象比喻。

电压越大,电子流动的动力也就越大,不过这条定理还要将电阻的因素考虑进去。

带负电荷的电子流动过程中,会频繁与带正电荷的离子产生异性相吸的作用力,这种力会阻碍电子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