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勋点头赞同,随即又皱眉道:“但朝廷对此消息是否会深信不疑?毕竟三百万之数,实乃惊人。”
正当二人议论之际,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传令兵匆匆而入,跪禀道:“大人,并州刺史张懿大人急信!”
郭勋拆开信件,快速浏览后,嘴角露出一丝苦笑:“看来,张懿大人与我们一样,对此消息也是半信半疑。他提议我们各自派人前往边境探查,同时向朝廷请求增援。”
邹靖闻言,点头道:“此法甚好。我们可各派精锐斥候,潜入敌后,查明真相。同时,也需加紧修筑防线,准备应对可能的冲突。”
郭勋点头,随即唤来心腹将领,一一部署任务。厅内众人神色凝重,却也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与此同时,远在京都的皇帝刘宏,也在御书房内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当幽州与并州的急报同时送达时,他惊愕之余,更多的是忧虑。他立即召集朝中重臣,召开紧急会议。
“诸位爱卿,幽州与并州同时来报,称匈奴集结三百万大军于边境,意图不轨。此事关乎我大汉安危,朕欲知尔等看法。”刘宏的声音在空旷的御书房内回荡。
大臣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有人主张立即发兵,有人则提议先查明真相,再作打算。
李固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三百万匈奴人,数目庞大,实难轻信。但边境安危,又不可不防。臣建议,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另一方面派遣使臣前往匈奴,探其虚实。同时,也需加紧筹备粮草军械,以备不时之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宏闻言,点头表示赞同,随即下令按李固之策行事。一时间,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又忙碌的氛围之中。
而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博弈中,无论是边疆的将士,还是京城的君臣,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着。
神国时间11月18日,北风呼啸,大地笼罩在一片沉重的阴霾之中。幽州与并州,这两个大汉边疆的重镇,如今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两百万匈奴铁骑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势不可挡。
在幽州的府衙内,刺史郭勋紧锁眉头,目光如炬,凝视着墙上的地图。他的手指轻轻划过代郡、中山郡、涿郡和章武郡的位置,这些郡县如同他心中的防线,也是他此刻唯一的依靠。“传令下去,各郡务必严守城池,不得有丝毫懈怠。我们要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铜墙铁壁,让匈奴人知道,大汉的疆土,不容侵犯!”郭勋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能穿透寒风,传达到每一个士兵的心中。
与此同时,并州的刺史张懿也在紧锣密鼓地部署着防务。他深知,与幽州相比,并州的防线更加漫长且复杂,雁门郡、西河郡、上郡,每一个郡县都至关重要。张懿亲自巡视前线,与将领们商讨对策,他的脸上写满了忧虑,但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我们并州儿郎,自古以来就以勇猛善战着称。今日,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大汉的儿郎,永远不会屈服于外敌的侵略!”张懿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位将士,他们纷纷表示,愿与城池共存亡,誓死保卫家园。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大汉帝国。百姓们听闻此讯,无不忧心忡忡,但他们更多的是对两位刺史的敬佩和感激。他们知道,是这两位英勇的将领,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帝国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在帝都洛阳,皇帝刘宏也收到了前线的战报。他眉头紧锁,面色凝重,但随即又露出一丝坚定。“传旨下去,调集全国精锐之师,支援幽州和并州。同时,号召天下英雄豪杰,共赴国难。我们要让匈奴人知道,大汉帝国,绝不是他们可以轻易撼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