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赞同的说道:“是鼓舞了朝鲜民众抗击倭寇的信心?还是鼓舞朝鲜官员想建功立业的贪心?”
“就怕他们会盲目自信过了头,认为倭寇会不堪一击那就麻烦了,”
那人回道:“再怎么说,那也是起到了正面的效果,起码也算是起到了,他们要抗击倭寇的信心,总归是一件好事。”
有人补上一句:“然后,就有了号称十三万勤王大军,被两千倭寇击败的事件吗?”
......
【在倭寇方面,加藤清正统领的倭寇第二军团,因为水流湍急,又缺乏渡船。】
【所以加藤清正没有急着选择渡江继续北上,只能驻扎在临津江南岸,寻找渡船。】
【而这则消息传到朝鲜朝廷内时,使朝鲜朝廷上下都以为加藤清正是被金命元所震慑才不敢渡江的。】
【于是,在5月13日,朝鲜王李昖下旨命令金命元和李镒等人去讨伐加藤清正。】
【然而,在第二天的5月14日,小西行长率领的第一军团,和黑田长政率领的第三军团,也相继抵达临津江南岸地区。】
【此时倭寇的三大军团,共计6万人以上,但都被此时的临津江给阻挡了前路,因为没有渡船。】
【而倭寇在短时间内无法凑齐船只渡江的这一举动,却被朝鲜方面误认为,是倭寇在遭受连续的作战失败之后,已经极度为畏惧朝鲜大军了,不敢渡江再与朝鲜大军一战了。】
【恰好,倭寇的第一军团的小西行长,是商人出身,并且在倭寇发动入侵朝鲜战争之前。】
【小西行长的家族,就已经长期垄断着樱花岛和朝鲜之间的大部分贸易,其中九州岛和朝鲜的航线基本上都由小西行长所掌握。】
【所以小西行长,非常熟悉朝鲜人的秉性。】
【于是,小西行长便向朝鲜方面发出求和信,目的就是为了麻痹朝鲜方面的官员与将领,为倭寇凑齐渡船争取时间。】
【然而,朝鲜方面上至朝鲜王李昖,下至普通官员,都认为这是倭寇畏惧此时朝鲜军队强大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