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豹吸取了之前疯狂增重导致机动性不足的教训,设计师削弱了侧面装甲的重量,采用倾斜装甲设计弥补防护上的缺憾。
为了确保超级豹能撬开毛子所有坦克的脑壳,设计师给它装备了一门毛子的122毫米加农炮改进而成的122毫米线膛炮。
巨大的坦克炮注定了超级豹的炮塔设计不会小,为了简化生产和增加防御,超级豹也采用了半球形铸造炮塔,这让豹子看上去更像是大号的圆脑袋。
欧陆联盟军称超级豹为“大脑袋”,相当的形象。
这两款主战坦克的性能相当优秀,很快就取代了联盟原有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各种坦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式坦克基本都被改装成了防空车和歼击车。
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原则,各国还把各种型号的自行火炮全部翻新,作为前线移动支援火力使用。
空军方面,欧陆联盟空军保留了大量的螺旋桨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同时,开始大量换装新款的ME262作为主力空战力量,高卢还开发了一款性能与ME262接近的“海鸥”喷气式战斗机。
ME262和海鸥的生产速度很快,截止张浩开始调查前,这两款喷气式战斗机的装备数量已经突破了三千架。
此外,汉斯海军已经开始了让喷气式战斗机上航母的实验,具体结果不知道,但可以肯定,汉斯可以克服相关的技术难关,喷气式战斗机上舰只是早晚的事。
与张浩设想的差不多,画家在得到大推力喷气式发动机的技术资料后,几乎放弃了V系列重型火箭的开发,转而让相关部门去开发短程地对地导弹。
不过受限于制导技术和发动机的限制,汉斯搞出来的地对地导弹精度依旧不理想,其火箭发动机使用的还是液体燃料,机动性欠佳,只能用固定阵位发射。
欧陆联盟的装备水平突飞猛进,毛子自然也不会闲着。
跟汉斯差不多,毛子的装备开发过程中,大部分设计是拿来主义。
汉斯抄花国,毛子也抄花国。
在轻武器方面,毛子直接就使用了56全家桶的所有设计,改都懒得改。
反正这些武器的技术路径跟他们是一样的,拿来就用,没有任何瓶颈可言。
毛子的武器专家一直怀疑花国的武器装备发展路径是抄他们的,他们拿来就用,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在重火力上,毛子对火箭炮情有独钟,照抄花国的火箭炮的同时,还基于自己的喀秋莎系列,开发出了180毫米火箭炮和300毫米远程火箭炮。
不过因为缺少制导技术,毛子所谓的远程火箭炮只能进行37公里范围内的覆盖打击,超出这个距离,火箭弹就不知道会飞到哪里去了。
钢铁从联合管理中心引进了全新的火炮生产技术和设计,给自家的火炮来了个大升级。
毛子的实用主义和从战争中吸取的经验让他们的炮兵摒弃了一直以来的粗放发展。
他们重新整合了炮兵部队的装备,减少弹药口径带来的后勤压力。
原来的多达二十多个中大口径的陆军身管火炮被简化为76.2毫米、85毫米、105毫米、122毫米、130毫米和152毫米六个标准口径。
设计师还简化了拖曳式火炮的炮架结构,让很多火炮实现了炮架的通用,极大减轻了战场维修维护的难度。
在迫击炮上,他们保留了60毫米、81毫米、120毫米和150毫米四种口径。
在防空和小口径速射炮上,他们保留了25毫米、35毫米、57毫米和100毫米四种口径。
为了适应战争的变化,毛子和汉斯选择了几乎一样的方式,来增加部队的机动能力和突击能力。
毛子部队大量装备了米国佬设计的威利斯吉普车,并在这款车的基础上开发生产了大量的车型,这些车型和各种武器结合,成为了新的轻型移动作战平台。
毛子还大量生产军用卡车,用于重型装备和物资的运输。
在履带式车辆方面,毛子更喜欢皮糙肉厚的设计,所以选择了猎犬一型坦克的底盘做升级改造,设计生产出了一系列的装甲运输车、防空车、侦察车、医疗车、牵引车、轻型自行火炮等型号的装甲车辆。
这些装甲车可比欧陆联盟的同类作战车辆猛多了,装备了76炮的型号完全可以当主战坦克用。
毛子主战坦克走的是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并行的路子,轻型坦克被猎犬完全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