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各位都知道交通警察是个什么样的部门,正编才几十个人,辅警是正编的好几倍,为什么人挤着头也要进去,还不是因为有油水可捞。
捞油水又分好几种形式。
纯私人性质的有,比如没钱喝酒了、赌钱手气不好输光了或者情人非让买个礼物了,一般结了婚的男人,工资都受老婆掌控,花钱不太自由,但正常外开支怎么办?
上路呗,胆大的一个人,胆小的两三个人,找个偏僻又车多的路,查,交罚款不扣车,任君选择。
杨辰就听说过一件事,一个车主,因为一个大灯不亮,但晚上又没地方修,只能凑合往前开,结果一路上被查了六次。
这就是纯私人行为,罚的钱都揣自己腰包里了。
还有就是半私人半集体性质,一般是交通要道的固定执法点,或者某大型工程的出口处,天天都要从这过,车老板一般都会采用包干的形式,或者论天,或者论月,给你们这个点多少钱,你们内部自行分配。
在岗的多拿点,不在岗的少拿点,管事的领导再分点,这就是长流水的收入。
还有就是名额制,你是普通员工,好,你有一辆车的免处罚名额,你想自己跑经营也好,入干股也好,或者干脆租出去也好,反正都是你的。
然后带班的几辆、小队长几辆,依次类推,不违规不犯法,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大家伙创收了。
至于通过车管所、执法罚款等正规创收,这个就要走账,要有进有出,财政一支笔,收支两条线,那也不是谁想花就花,想退给谁就退给谁的。
如果金额小就算了,六十多万呢,动用怎么着不得有个手续。
最终十五家企业报上来二十八个问题,除了有一个企业反映煤炭价格过高导致他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弱外,其它的问题都是各级各部门卡他们的事。
有个叫长河精密机械的公司,邻的村是个远近知名的乱村,把企业搞的苦不堪言,工人下夜班容易被抢劫,进出厂的道路总是被挖断,逢年过节领一帮孤寡老人去勒索钱。
这种事,他们找人都不知道该找谁处理,现在听了市长说管到底,一肚子苦水拼命往外倒,弄的高军辉脸色极不好看。
这还都是市里数得着的大企业,都有这么多问题,小企业岂不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