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以后,姜春华决定把手术室对记者开放。
当然不是完全开放,在记者的观察间与手术室之间有透明玻璃隔断。
但是在隔断外的记者也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个容器来的大脑、眼球和容器上面的耳朵。
虽然耳朵不是完整的耳朵,但是听觉神经束还是很明显地连在大脑上。
有一个记者被允许代表其他记者与这个患者通话。
“孙磊,你能听见我说话吗?”记者问。
“我能听见。”
这个声音是人工智能按照孙磊原来的声音合成了。
系统把孙磊的语言神经传出来的信号翻译成了语音,然后模拟孙磊的发声传了出来。
“恭喜你,孙磊,手术看来成功了。”记者问。
“谢谢大家关心,谢谢姜春华院长。”孙磊答道。
接下来,找姜春华预约大脑留存手术的人越来越多,有渐冻症患者,也有一些高位截瘫患者,或者脏器衰竭患者。
也有个别的老年富豪,单纯的就是想让大脑多活些年。
江玉听说孙子搞了大脑留存术,很高兴,对姜春华说,等她老了也要把大脑留存,就算是了了自己一辈子没回地球生活过的心愿了。
这天,刘春先找到姜春华,说他有个大胆的想法,他想把大脑留存术这套设备进行微型化,然后想办法安装在一台机器人上,这样的话,这个大脑就没必要每天生活得那么单调无聊的,可以借用机器人的身体四处走走看看,甚至还可以参加劳动。
姜春华听了以后眼前一亮,可不是吗?以现在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应该是完全可以做到了。
而且他知道,奶奶和老爸都是造机器人的专家,把他们拉进来一起搞不知道行不行。
姜春华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先跟爸爸说了。
姜岳升听了以后也很兴奋,感觉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因为很多在战场上负伤的战士,如果能用上这套系统,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姜春华又把这个想法的奶奶说了。
江玉也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这样使大脑留存术的实际意义更大了。
在爸爸和奶奶的鼓励下,姜春华决定先干起来再说。
他把奶奶也拉进了技术攻关团队,让奶奶给自己当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