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设立弘文馆,令大儒潘微召集江南士子编纂《江都集礼》,属实其妙无穷啊……”
门下侍中乐运,和王轨,颜之仪一起,是最早入正阳宫追随小皇帝的朝臣。
对皇室忠心耿耿,对国家尽职尽责,深受宇文衍的信任。
“一开始老臣总觉得那些腐儒百无一用,依承业之言,对于稳定南方局势确实是一招妙棋。”
蜀国公尉迟迥也是门下侍中,他纯粹是冲锋陷阵的猛将,对成天舞文弄墨的儒者颇为不屑。
在听了乐运的分析后,这才恍然大悟。
内心感慨不已,大大咧咧地望着宇文衍笑道。
对于陛下的妖孽,早在幼帝七岁时他就见识了。
“士子熟读圣贤之言,为世人敬仰,其言若正,百姓安之,其言若谬,百姓误之!”
宇文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热茶,随意解释了一句。
这些读书人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专家,公知,学者。
因其高学历和一定的社会地位,所说之言颇具权威性。
一旦他们失去文人风骨,屁股坐歪,就会把普通百姓带到沟里去。
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发酵,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那些世家大族,也正因为对知识、言论的垄断,这才有了“百年王朝,千年世家”的说法。
历史上。
隋灭陈后,以胜利者的姿态实行高压统治策略。
不但将建康城夷为平地,任免官员大多从北地调派。
还强迫南方贵族,百姓,无论长幼悉使诵五教。
所谓五教。
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西晋灭亡,衣冠南渡后,南朝文人一直自诩华夏文化正统。
哪能忍受胡汉融合的中原政权,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教他们如何做人?
宇文衍正是熟知这段历史,以史为鉴,不冒进,维稳为主。
分裂了近三百年的神州大地,彼此融合肯定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小皇帝需要做的。
就是保证统一之下南方社会的安定,徐徐图之。
毕王宇文贤听着小皇帝的话语,内心感慨不已,眸中透出几分敬重。
如果要他表达对堂侄皇帝的看法,那就是一个“服”字。
如今接替申国公李穆的门下侍中一职,同时兼任京畿道刺史。
可以说是位及人臣,是皇室成员当中权势最高的一位王爷。
宇文衍设两位中书令,三位门下侍中,就是为了分散相权。
相互制衡,避免出现权臣把持朝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