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还不都一样嘛,都是靠粮本生活,供应都是定量的,级别高的多几斤,级别低的少几斤,我们当公安的,没人家工人供应多,都拖家带口的,粮食哪够吃呀?
我们这些人,正是上有老下有小,一个人拉扯一大家子的时候。家里的孩子正是嘴壮的年纪,个个肚子跟无底洞似的,比大人还能吃,有多少粮食都填不饱。
还好我家你大娘也有工作,两个人的工资,倒也能养活一家人。
有的同事家里,挣工资的人少,吃饭的孩子多,光指望粮本上那点定量粮,是真吃不饱。”
韩昭昭点头,“哎,家家情况差不多,好在春天来了,实在不行来乡下挖点野菜添补点,也能糊弄糊弄肚子,好歹不挨饿。”
这年代大多家庭情况差不多,吃不饱,但也没饿着,好歹也比农村人强。
两人手脚都麻利,不一会儿撸完一枝子榆钱,白科长又踹着火,开着偏三轮载着韩昭昭回城了。
回去的路上遇到很多人,看样子都是扫墓的。以前清明时节也是城里有钱有闲的年轻人郊外踏青游玩的日子,三五成群的大学生们也会结队春游。
今年,却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几乎看不到游玩的,人们扫墓回家也没闲着,挎着篮子拎着布兜,不时跑路边、山坡、地头挖些野菜带回家。
年轻人和孩子们更甚,犄角旮旯里野蛮生长的榆树不被发现还罢了,一旦发现,每棵树下树上都围了很多人,喳喳呼呼的呼朋唤友,不知道的还以为发现啥宝贝了,都动手抢了。
白科长极目四望:哎!我还寻思回家让孩子再来撸榆钱呢,看这情况,明天这附近的榆树还不都得被薅秃了。
进了城,韩昭昭感觉白科长气势好像变了,挺胸抬头,一脸严肃,这是职业震慑,还是职业骄傲?
不过,穿一身公安制服,骑着偏三轮在城内大马路上驶过,的确挺拉风的,堪比后世开大奔进小县城。
经过一个十字路口,韩昭昭赶紧喊停,她要下车,从这儿直接回家。
“跟大爷去派出所玩会呗,到地方我找个布袋子分你些榆钱。”
他想给孩子凑几张布票,看孩子穿得衣服灰扑扑的,一点儿不鲜亮,他心里就不得劲。
“不用了,您留着吃吧,我知道哪有榆树,想吃自己就去摘了。
家里鸡还没喂呢,我得回家了!下次有空去看您,大爷,再见!”下了车,韩昭昭给白科长扔挎斗里一个布兜子,转头就跑。
“哎,丫头,你慢点跑!”白科长低个头的工夫,韩昭昭早就拐进狭窄的小胡同,“丫头,拉下东西了!”
“那是给您留的!”韩昭昭头也没回喊了一声,三拐两拐间,早就跑没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