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张格尔之乱与徐松的新疆识略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2041 字 3个月前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新疆(最早叫西域)。这里有雄伟的天山、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独特的自然风光令人心驰神往。张格尔之乱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波澜,而徐松的《新疆识略》则似一盏明灯,在动荡与未知中照亮了人们对新疆这片广袤土地的认知之路。

张格尔之乱,是一场震撼边疆的风暴,它不仅考验着清朝的统治力与军事应对能力,更在历史的卷轴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场叛乱带来的破坏与动荡,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边疆稳定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徐松以其卓越的学识和对新疆的深入考察,撰写了《新疆识略》。这部着作凝聚着他的智慧与心血,为后人打开了一扇了解新疆的窗户。它不仅涵盖了新疆的地理风貌、人文风情,更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成为研究新疆历史的重要文献。

张格尔从嘉庆二十五年开始发动叛乱,历经约七年时间。打破了新疆长达六十多年的稳定局面。

在这六十多年里,新疆在清朝的统一治理下,大部分民众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但张格尔在英国和浩罕的支持下,妄图恢复其家族在新疆的统治,多次纠集人马发动对新疆的侵扰。他的叛乱行动给喀什噶尔等西四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百姓陷入战火之中,生产停滞,社会秩序混乱。

张格尔是维吾尔族人。在乾隆年间,他的家族可经历了一场大动荡。大小和卓叛乱,想在新疆搞独立。清政府直接出兵把叛乱给平定了,大和卓波罗尼都也被杀死了。

张格尔的爸爸萨木萨克没办法,只好逃到浩罕。张格尔从小就看着家族四处流亡,想着有一天能恢复家族以前的荣耀。到了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始把手伸到中亚地区。张格尔一看,机会来啦!在英国和浩罕的支持下,他就琢磨着在新疆搞叛乱。

嘉庆二十五年(1820 年),张格尔逃脱后与布鲁特部族的比苏兰奇结盟,企图攻占喀什噶尔城。他率领约三百人,袭击并杀害了副护军参领音德布以及多名满洲士兵和余丁,还焚烧了图舒克塔什卡伦的城防设施。

喀什噶尔的领队大臣色普征额迅速组织反击,擒杀上百名叛乱分子,张格尔及其余约两百名追随者被迫逃出边境。

此后,张格尔多次尝试重新组织叛乱。道光年间,他与弟弟巴布顶逃离浩罕,集结安集延和布鲁特的众多支持者,再度侵扰喀什噶尔,进攻乌鲁克卡伦,造成官兵三十多人伤亡。

张格尔还联合浩罕逃亡官员爱萨、木萨,聚集约五百人,利用开齐山路突袭,抵达阿克图什村。他拜谒祖先陵墓,吸引上千名白山派信徒会合。

清军虽反击消灭四百余人,但张格尔凭借雨夜掩护突破重围。此后,喀什噶尔各地的白山派信徒响应叛乱,四处抢掠。

张格尔率叛军围攻喀什噶尔,并派头目攻打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等地。叶尔羌地区的多个军事哨所及阿克苏以西的哨所均被焚毁。

张格尔攻陷喀什噶尔回城后,白山派信徒趁机报复,打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吐鲁番札萨克郡王迈玛萨伊特。接着,他指挥叛军大规模围攻喀什噶尔满城,参赞大臣庆祥率领官兵顽强抵抗。

因久攻不下且担心伊犁援军到达,张格尔向浩罕的迈买铁里汗求援,承诺攻占四城后与其共享财富并割让喀什噶尔作为报酬。但双方关系随后紧张,迈买铁里汗攻城失败后撤退回浩罕,张格尔趁机劫走其一千多部众。和田、英吉沙尔、叶尔羌三城相继陷落,张格尔自封为“赛义德·张格尔·苏丹”,还命令拆毁四座满城的城墙、官署和民居。

道光皇帝任命长龄为扬威将军,杨遇春与武隆阿为钦差大臣参赞军务。清军在阿克苏地区集结,对张格尔的叛军展开反击。经过多次战斗,清军逐渐取得优势,收复被叛军占领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