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和珅争斗智慧与财富较量(二)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2587 字 4个月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墉一生历经乾隆、嘉庆两朝,为官清廉,在政治、书法、文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和影响力,其结局可算得上是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礼亲王昭琏在《啸亭杂录》里记录百姓把刘墉比作包拯;清代诗人袁枚也曾称赞刘墉不畏强权,吏民叹服。

和珅在乾隆朝后期权势滔天,大肆敛财,卖官鬻爵,结党营私。他的为官理念是以权谋私,追求个人财富和权力的最大化。而刘墉则秉持着传统儒家的为官之道,以民为本,清正廉洁,致力于为百姓谋福祉。这种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两人在许多政策和事务上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和珅往往主张以高压手段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朝廷的财政需求和自己的私欲。而刘墉则主张轻徭薄赋,安抚百姓,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这种不同的治理理念导致两人在朝廷上经常争论不休。

和珅作为乾隆皇帝的宠臣,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在朝廷中几乎无人敢与之抗衡。然而,刘墉并不畏惧和珅的权势,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家族背景和正直的名声,两人在权力的争夺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得两人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刘墉以机智聪慧着称,在一些场合下,刘墉会用幽默的语言和巧妙的计谋来讽刺和珅的贪婪和腐败,让和珅在众人面前出丑。而和珅也不甘示弱,他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和阴谋来对付刘墉,试图打压他的势力。

有一个传说,刘墉曾在一次宴会上,用对联巧妙地讽刺了和珅的贪婪。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刘墉立即对出下联“五两六钱七把葱”,暗示和珅贪污腐败,物价虚高。

纪晓岚,出生于雍正二年,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他以博学多才、机智幽默闻名于世。

年少时,纪晓岚便有“神童”之称。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其父纪容舒调任户部,将他带去北京。

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纪晓岚返回家乡参加童子试,四年后参加科试,进入河间郡庠就读。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乡试第一,后入京应会试,却未能中举。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他再次参加会试,中第二十二名,殿试中取二甲第四名,成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后应散馆考试,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

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了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之孙卢荫文。卢见曾在任期间有贪污受贿之举,乾隆帝下令严查。纪晓岚得知后传密信给卢家,事情败露后,被东阁大学士刘统勋等人查出是传信之人。乾隆帝夺去他的官职,将他贬至乌鲁木齐。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乾隆帝赦免纪晓岚,命他回京任职。此后,他备受乾隆帝赏识,官职不断升迁,曾担任过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纪晓岚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他总揽全局,负责全书的编纂和审核工作,历经十四年。

《四库全书》的修成及其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大、体制最为完善、编制最为出色的一部目录书,对中国古代学术源流及历代着作要旨的概评是后世学者读书、研究的重要参考。

纪晓岚完成了《阅微草堂笔记》的撰写。本书主要记录神怪故事,借此揭露吏治腐败、营私舞弊等社会弊端,在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纪晓岚逝世四年后,其孙纪树馨将他的作品收编成书,即为《纪文达公遗集》,共三十二卷,分上下两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是研究清代着述的重要资料。

纪晓岚与和珅生,两人年纪相差二十六岁,纪晓岚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时,和珅是正总裁之一,两人地位相差较大,有不少史料记载纪晓岚为和珅效劳。

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纪晓岚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纪晓岚是一位大学者,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和珅更多的是凭借权力和财富来获取地位。在一些诗词歌赋的场合,纪晓岚常常凭借自己的才华出口成章,赢得众人的赞誉。而和珅则会试图通过权力和财富来打压纪晓岚的风头。两人在文学上的争斗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也反映了他们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之争。

纪晓岚在政治上相对较为保守,他主张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维护传统的政治秩序。而和珅则更加注重实际利益,他会为了自己的权力和财富不择手段。这种政治立场的不同也导致了两人在许多政策和事务上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