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平叛西南脉络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1529 字 4个月前

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九家土司合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联合反清,阿尔泰调解无果。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大小金川冲突不断。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清朝政府向金川进兵。

第二次金川之役开始。同年董天弼和阿尔泰被革职。次年,桂林率军攻击木城受挫,参将薛琮部被包围,桂林没有驰援,致参将薛琮以下三十余人阵亡。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温福战死。

随后,乾隆派阿桂为定西将军,增兵金川。经过多次血战,清军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七千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大小金川地区的男子普遍勇猛,自小习武,12 岁以后的男子个个善武,擅长击刺之术,背二三十斤重物登山越岭如履平地,作战时以家庭为战斗单位,父子兄弟一起上阵,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一旦发动进攻都是一拥而上,绝不怕死,在战斗中常常能以十数人胜百人,让清军望风而逃。

当地修筑了大量坚固的碉楼,易守难攻。清军进攻时步步仰攻,殊为费力,而且越靠近对方越难以进攻。

虽然土地贫瘠,但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对内休养生息,开疆种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维持军事行动等。并且大小金川所在的嘉绒藏区东连成都,西连西藏,北连西宁、青海,南连云南、贵州,是西南经济的生命线,内地的粮食物资、藏区的茶马贸易等都需要经过此地区,在经济贸易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清朝对土司地区的贸易往来进行严格的限制等政策,触及了土司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矛盾。土司们认为自身利益受损,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不满和反抗情绪。

大小金川土司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野心不断膨胀,开始不断扩张领土,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再满足于原有的统治格局,想要获取更大的权力和利益,逐渐脱离了朝廷的掌控。

嘉绒地区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土司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统治基础。长期以来的土司制度使得他们在地方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对中央政府的统治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从心理上不愿意接受中央的过多干涉。

大小金川地区的土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资源,不断进行势力扩张。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在乾隆十年(1745 年)袭击小金川,夺取了小金川土司泽旺的印信;乾隆十二年(1747 年),莎罗奔又出兵攻打革布什乃及明正土司等周边土司。这种频繁的武力扩张行为,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政治秩序,对清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构成了直接威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土司在其辖区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同“土皇帝”一般,一切山川、河流、土地、牧场等都归其所有,对境内的农奴甚至有生杀予夺之权。这种高度的自治和独立性,使得土司们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逐渐脱离中央政府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