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走进南宋文人的世界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2997 字 4个月前

陆游是南宋时期着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出生于公元 1125 年 11 月 13 日,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家世代为官,家学深厚,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陆游自幼聪慧好学,师从多位名师,如曾几等。曾几是着名诗人,对陆游重要影响。在曾几等名师的教导下,陆游深受爱国思想的熏陶,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和爱国情怀奠定了坚实基础。

陆游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37 岁时考入进士。初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后来历任镇江府通判、隆兴府通判等职。陆游怀着满腔抱负踏上仕途。他初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宋孝宗赵昚即位,陆游以为迎来了转机。他被赐进士出身,兴奋不已,仿佛看到了实现报国之志的曙光。他激情澎湃地向孝宗呈上《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言辞恳切,满心期待着朝廷能采纳他的抗金复国之策。

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岂是他能轻易左右。孝宗的犹豫不决,让他的建议如石沉大海,陆游的心也随之沉入了谷底。

公元 1163 年,张浚北伐,陆游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陆游的心也随着战火而沸腾。他渴望着胜利,渴望着收复失地。命运再次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北伐失利,陆游受到牵连,被贬为镇江府通判。

公元 1171 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陆游应召前往,成为其干办公事。

那是他一生中最接近梦想的时刻,他亲临前线,考察军事形势,与将士们共商抗金大计。

月光下,陆游奋笔疾书,写下一篇篇充满战略智慧的文书,其中有“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展现他即便职位低微,也从未忘却忧国之心;

营帐中,他慷慨激昂,向将领们阐述自己的复国构想,吟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朝廷收复失地的殷切期盼。

好景不长,王炎被调回朝廷,陆游的抗金梦想再次破碎,他不得不带着满心的遗憾离开前线。

此后,陆游的仕途如同起伏不定的波浪。他在蜀州时,创作了“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表达对当地生活的感慨;

在嘉州任职期间,留下“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诉说旅途的艰辛与愁绪;在荣州,写下“吏退焚香百虑空,静闻虫响度帘栊”,描绘当地宁静的景象和自己的心境。

他在蜀州、嘉州、荣州等地辗转任职,每到一处,他都深入民间,倾听百姓的疾苦,用诗词记录下他们的悲喜。

公元 1178 年,陆游奉诏东归。一路上,他望着破碎的山河,心中感慨万千。回朝后的他,依旧未改初心,多次向朝廷进言,却因此触怒权贵。那些主和派的官员,如史浩、汤思退之流,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百般刁难。

在严州知州任上,陆游励精图治,一心为民。主和派官员汤思退为排除异己,恶意打压陆游,以“嘲咏风月”这荒谬的罪名使其再度被罢官。

“嘲咏风月”本是无稽之谈,陆游的诗词多为抒发爱国之情、忧民之心,汤思退却借此指责他不关心政事。面对这般诬陷,陆游满心愤懑却又无可奈何。

但无论遭遇多少挫折,陆游从未停止手中的笔,他的《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如同一座座宝库,留存于世的约 9000 多首诗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钗头凤·红酥手》“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饱含着对唐婉的无尽思念和深深愧疚。

20 岁时,陆游与表妹唐婉结为夫妻,两人情投意合,诗词唱和,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陆母却不满这段婚姻,最终迫使他们分开。

此后,陆游又娶了王氏为妻,共育有七子一女。陆游共有七子一女。其长子陆子虞,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七子陆子遹,曾担任溧阳县令。其他子女在历史记载中未明确其显着成就。

公元 1210 年 1 月 26 日,一个寒冷的冬日,陆游躺在病榻上,留下了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成为千古绝唱,道尽了他对国家统一的深深眷恋和至死不渝的期待。陆游随后缓缓闭上了双眼,享念 85 岁。

介绍完陆游这位伟大的诗人,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另一位同样杰出的人物——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爱国词人,军事家。1140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历城。祖父辛赞是宋朝人。当时济南已被金国占领,辛赞出于无奈在金国为官,但一直心怀大宋,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这在辛弃疾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抗金复国的种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辛弃疾在祖父的教导下,饱读诗书,习练武艺,立志要收复失地,重振大宋雄风。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山东已沦陷于金国之手。他自幼目睹金人统治下百姓的苦难,心怀复国之志。

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之时,后方中原百姓趁机奋起反抗。21 岁的辛弃疾也毅然召集两千余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在起义军中,辛弃疾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积极出谋划策,协助耿京整顿军队、联络各方抗金力量。